当代青年艺术家出版项目
项目介绍
目前青年艺术家被展览被消费的机会不少,但真正的为其梳理创作理念和历程的正规出版物几乎没有,他们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出版物基本上还是以展览画册为主,这样的出版物除了直观呈现作品,并不能在理论上和个案研究上起到推进的作用。所谓个案梳理,我们力图以收集、采访、对谈、评论、解析等方式,大量编辑关于青年艺术家的文献资料,客观、系统的呈现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通过前期的筹划,我们也了解到青年艺术家也是一个疏于自我梳理的群体,在拥有那么多机会的当下,甚至有许多年轻的艺术家无法提供详尽的简历,作品没有电子档案。所以这一出版计划不仅能帮助青年艺术做学术梳理,也是一个生长的出版计划,随着艺术家的成长,该系列出版将在纵向不断延伸,随着个案的增加,该出版计划将在广度上不断拓展。这些个案将汇集成为当下艺术发展的一个切面,连接成艺术发展的一个时代。“当代青年艺术家出版计划”真实地记录,以留存样本,不管是对艺术家本人,还是对当代艺术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该系列丛书不以市场表现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艺术家作为个案存在的价值将作为最为主要的标准。我们所选取的艺术家也力图涵盖当代艺术的各个品类,绘画、影像、装置、行为,注重实验性的媒介及材料,不拘泥其表现形式,使每个个案都是具有先锋性的研究价值。
新水墨大系出版项目
项目介绍
20世纪的中国水墨画始终处于一种变革与创新的状态。肇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笔墨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国画运动”以及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潮美术”、新文人画,传统与革新的矛盾、冲突就不断地交织在一起,从而构成了20世纪中国水墨画发展的历史图景。回顾此历史脉络,“新与旧、东与西”的文化、思想冲突下形成了水墨画在不同发展阶段所独有的审美语言与创作观念,由此而伴生出一种作为文化态度、审美取向以及生存经验的“新水墨”(在学术上无此提法);而这种创新、求变的内驱力随着当代一批重要艺术家在水墨画语言上的成熟,在21 世纪演变成为一股“水墨新势力”,而且在学术界围绕“新水墨”产生了一系列议题。
为此,围绕中国当代新水墨发展的现状以及当前艺术家的创作成果,通过水墨议题的讨论来揭示新水墨的内在精神指向。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中国著名批评家、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新水墨大系》出版、展览项目的主编与学术顾问,孙磊作为图书的执行主编,遴选当代水墨的代表性艺术家进行出版合作以及展览研讨活动项目;同时根据艺术家的意愿,参加范迪安先生2002 年重要学术品牌以及研究成果活动——“水墨本色——当代中国画邀请展”的“新水墨”单元。
【编辑体例】
(1)总序
(2)总论当代水墨文章1篇
(3)艺术家个人简介(500字以内),高清个人肖像照和工作室照片各1幅
(4)个案批评性文章、与批评家对话文章、艺术家随笔
(5)文章插图、草稿约50幅,图片需为高清大图
(6)代表性作品或新作100-150 幅,图片需为高清大图
(7)艺术家年表
【出版规模】
画册开本:8 开
成品尺寸:230mm×300mm
装订形式:软精装
印刷形式:四色印刷
印 张:20 印张
页 数:160 页
纸张质量:150 克纯质
印 数:2000 册
艺术经典出版项目
项目介绍
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名家辈出,流派纷呈。传世巨迹光辉灿烂而不胜枚举。西方艺术以油画为主,兼及雕塑,达·芬奇、安格尔、凡·高、莫奈、罗丹等是其中难以忘怀的佼佼者。东亚各国艺术,油画水彩并进,水墨版画齐驱。其中日本艺术多倾向油画、版画,中国则涵盖水墨和书法,尤以传统水墨最为大气磅礴,包容万象。从古代的阎立本、张萱、赵佶、徐渭到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任伯年、吴冠中等,无论山水或人物,或墨分五色,或重彩浓墨,既各有侧重又兼有所长,个个独树一帜,书写了中国艺术绵远流长的风貌,构成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介这些艺术家的重要方式,画册是最原始、最传统也是最迷人的媒介。不少出版社对此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迄今图书市场上的艺术名家画册,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但独具慧眼又有保存价值的画册仍然比较缺乏,主要在于一些画册选题不准确,印制技术难以精确还原,或价格居高难下,甚至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其中,收集作品难度最大,有些艺术大家的原作,由于年代久远或传承过程中不可抗力的种种因素,已佚失或损毁,传世作品仅存一二件,难以单独集结成册。迄今,我们已经出版的《中国历代名画精赏》丛书,是一套十分具有文献价值的参考书,为艺术爱好者与普通读者进一步研究艺术家的经典作品提供了方便。为宣传更多传世作品和自成一格的艺术名家,我们策划了《艺术经典》这套丛书,精选了所有名家的大部分精品力作拟定出版。每位名家的作品斟选约50幅自成一册,以4开的大开本,高清的图片,精美的印刷,亲民的价格,为读者们奉上一份视觉上的饕餮大餐,更利于他们对名家名画进行收藏与临摹。
【出版规模】
字 数:文章1 篇,2000 字以内(创作者自撰文章或名家艺术评论文章);
图片数量:50 幅左右(每幅图片300 像素以上,不少于50 兆,局部图片原大尺寸);
画册开本:4 开
成品尺寸:400mm×400mm
装订形式:平装
印刷形式:四色印刷
印 张:17 印张
页 数:68 页
纸张质量:200 克哑粉
印 数:3000—5000 册
中国抽象艺术书系出版项目
项目介绍
中国的抽象艺术自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得林风眠、吴大羽等艺术前辈的大力实践与推进,又有赵无极、朱德群等艺术后辈的接力探索,几乎与世界艺术保持了一致的步伐。1949年建国后倡导现实主义绘画,使抽象艺术及其他的艺术形式消失与中断。直至改革开放,与世界重新对接后,才有了艺术多元化的自觉,抽象艺术也才逐渐恢复生机。只是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中国抽象绘画远不及西欧与东亚各国战后所经历的艺术流派那样成熟。
随着中国经济总体实力的增强与国家的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已成为重中之重。当代中国的抽象艺术也需要建构自身的体系,续写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新篇章。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年多的发展后,中国抽象艺术已自有其貌,显现出自我探索的轮廓。近几年世界艺术投资与研究的眼光,一方面转向中国水墨,一方面开始青睐一直未被正视的中国抽象绘画,亚洲艺术市场已成为世界投资的关注点与增长点。在今年3月落幕的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抽象艺术已成为展览的重头戏,这一新的现象,值得艺术经纪人、投资者与出版社加以重点关注。
围绕中国抽象艺术的发展史,面对今天新生代抽象绘画的成果,出版社正是大有文章可做。 “中国抽象艺术书系”的策划出版,就是挖掘高端艺术图书,顺应艺术潮流,搭建良好的平台,提供给国内在抽象领域内有能力和影响力的人,来策划出版关于抽象艺术的系列丛书,同时做学术展览,开展研讨会、交流会等,既符合出版社自身的学科建设的大思路,又可在抽象艺术理论书籍出版方面有实质性的研究与推进,为中国年轻的抽象艺术从成长走向成熟,尽一份最大的力量,同时也丰富自身的出版物,强化特色出版,壮大巩固在出版界的地位与影响。
图书编辑体例:
一、总序
二、相关批评家文章
三、艺术家个人简介,高清个人肖像
四、图书内容1.个案性批评文章2.批评家对话访谈文章3.艺术家随笔、笔记、创作草稿。图版:艺术家代表性作品图片150-200幅左右。
五、艺术家年表
21世纪上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文人画出版项目
项目介绍
如今,随着社会上对“文人画”艺术的追捧,文人画作为一种艺术精神再次受到业界的关注。与此同时,中国画坛经过近十年的社会发展与文化积淀,涌现出一批新的带有强烈个人情怀与艺术风貌的“新型”文人画家。所谓“新型”就是他们在面对当下新的文化困境(传统文化断裂)与社会遭遇(中国现代消费型社会)时,创作出一种带有独立的文化指向与精神审美的新艺术,其笔墨形式与内容或追溯于传统文人画的精神际遇,或是一种文人精神的生活方式,或是一种摹古式的文化皈依,又或是一种自我放逐的心境……总之,他们通过自己的笔墨在塑造一种已消失的“文人画”艺术。
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出现过“文人画”的艺术思潮;为此,自1996年起,河北教育出版社、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曾陆续推出了影响整个中国画发展的大型艺术丛书——《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新文人画》,直接推动了世纪末“文人画”的思潮,并为业界发掘出当时正值“中青年”的一大批画家,如田黎明、陈平、徐乐乐、朱新建、卢禹舜、江宏伟、于水、刘进安、王孟奇、刘二刚、王和平、方骏、李老十、边平山、常进、周亚鸣、王孟奇等。而今,在此套丛书出版20周年之际,北京颂雅风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将再次推出《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画家丛书:新文人画(新编)》,一方面主要通过出版的形式来回顾、纪念“文人画”艺术20年的历程,另一方面在“新文人画”发展历程中,重新推出一批新的中青年“文人画家”,既是对上世纪《新文人画》丛书的补编,也是对文人画新的发展方向与成绩的重新审视,以此来回应当前的文人画艺术热。
【编辑体例】
1.主编前言
2.艺术家简历,按年代编排,个人照片1幅
3.作品70-100幅
4.艺术家个人文章1篇